初三

明天就要回杭州了,而爸妈哥哥他们也要去厦门。

将近两周的寒假,难得的家人团聚,时间过得特别的快。

因为明早要尽量早点出发,下午就开始收拾一些东西。

晚上的菜没有吃完,有我喜欢的荆芥菜,打包准备带回杭州;还有一大碗肉,妈妈说送给新献哥。新献哥已经七十多了,一个人生活,先天性的一直说话说不清楚,听力也不太好。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帮我家做帮工,前几天在村里碰到他时,已经背驮的很厉害,撑着一根木头拐杖走路了;平时就一个人做饭生活。送菜的时候,爸爸特意写了一张纸条,写着:我们要出去,把菜送给你。爸爸送完菜回来后,给我们讲,新献哥看完纸条后,不断的点起了大拇指。

过年的时候,愈发知道妈妈的辛苦。几乎是从早忙到晚,屋里屋外的各种事情。直到深夜,还在装大包小包的,各种土特产、菜,准备明天让我们带回去。

舅舅们

大舅年前就过来了,叫我们去他家吃饭。我们说初一拜年的时候再去,他说,年年拜年的时候你们都在细舅家吃饭,细舅的脾气有一点点怪,怕到时抢不过他。

大舅念了高中,在农村里他们这一辈分的人里,这其实很稀奇。只可惜后来高考没有考好,没有上大学,当时他非常的失落,外婆家很穷让他读完高中算是掏空了家底。好在多读了些书,哪怕是出去打工也有一些优势,这些年一直在南方一个厂里打工,也算是一个车间主任。跟他闲聊,已经55了,计划再干两年攒点养老的钱,就准备回来了。大舅娘这二十多年也是跟他一起在外面打工,今年儿子要生小孩了,要计划给他们带娃,所以年外也不出去了,总算是结束了这二十多年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了。

细舅的工作则相对没那么稳定了。记得小时候,他就在村头开了一家杂货店,各种生活用品,火柴吊扇,什么都卖。然而很快就亏本了,后来就出去打工;因为他的视力不太好,所以有些工作不能做,也是换了几个地方,山东福建几个地方都待了好些年。再后来,从厦门打工回来了,可能是当时在厦门那边对做牛肉有些研究,在县里头开了一家牛肉餐馆。前几年每次我回来,都会去那边看他,然后他就在小饭店里张罗一番,给我们上各种拿手好菜,还特意为小朋友做了炸玉米炒蛋。然而,他虽然总是很有创业的劲头和想法,但是总是财运不好,每次做些生意到最后总是亏本。除了喜欢喝一点白酒,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,不知道怎么每次都是亏本,做了几年反而欠债不少;因为做饭长期站着,腿上也有一些痛风的毛病了。去年的时候,他的牛肉饭馆又转手掉了,换了路边一家更小的店面,专门做牛肉面了。

拜年的时候,跟细舅聊起生意,他说县城里卖牛肉面,竞争太激烈了,利润很少,虽然去年有段时间对面的一家店因为疫情开不下去、所以给他不少新的客户和生意,但是依然赚不了钱。他又在计划去武汉里开个小面点了。真希望他能做成,今年能有丰收的一年。

 

 

初一

被鞭炮声吵醒的时候已经6点多了。

家乡的习俗是,大年初一的早晨就会一大早起来放鞭炮,迎接新年。记得以前通常是从0点开始,可能中间只会暂停一两个小时,一个晚上都会有不停的鞭炮声。

今天大雾,没有下雨,但是温度却比前几天升高了,已经不觉得冷了。发现回来才一周时间,脸已经皴了,前几天早晚真太冷了。

村里几家的拜年哥哥去跑掉了,我不用再去了;吃完早饭后,我去大姑爷那边拜年去。大姑爷今年89岁了,身体还挺好;听表哥讲,前面新冠的时候他也挺严重的,还是身体底子好,幸亏扛了过来。

闲聊的时候,听说我们这个乡,这一波疫情,已经有400+的死亡,按照人口比例算一算,这个比率挺高的。农村里条件要差很多,很多老人根本没有机会去检查、获得及时的治疗,多数情况下只能靠硬扛。

中午去的舅舅们那边去拜年、吃饭。

晚上,依然是其乐融融的初一晚上。记得小时候,初一的时候已经有些焦虑,因为过了初一,年味就要慢慢褪去。大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,回归到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所处的状态。虽然这些年爸妈已经比以前衰老很多,比如爸爸眼耳都大不如从前,走路的步子也不如以前稳健;妈妈脸上的皱纹也显得更深更厚;但整体上,他们的身体都还健康,依然是妈妈操办吃喝、爸爸忙里忙外,哥哥也能帮做几个菜,孩子们玩闹。珍惜感恩这美好的时光;如果可以,希望这些时光能够永远驻留。

 

烧烤

天还没亮,就开始听见烟花爆竹的声音,家乡里对于三十吃年夜饭没有固定的,很多人一大早赶早吃年夜饭,三四点都有人开始。

今天依然是晴朗的天气。大年三十的上午,通常会去扫墓。我和哥哥带着孩子们,去给爷爷奶奶、伯父伯母祭拜、扫墓。

下午,在院子里烧烤。

晚上,一家人围着火盆,开着春晚做背景音乐,几乎都捧着手机做各自的事情。

孩子们答应今晚一起守夜到0点。小时候也几乎是每年都守夜到0点,那时候为了12点睡要做很多准备,比如白天要提前补觉,到12点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任务;而今,有了手机,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规律,熬到12点完全不是难题,随随便就可以。

搬出爆竹放好,看时钟过了0点,卡点点燃。辞旧迎新,迎接新的一年。

一晚上,远近的鞭炮声几乎没有停止过。这就是年味。

三体

这几天在追剧,三体。这电视剧拍的真不错,是心中三体该有的感觉,于是,也都不期待奈飞版了。

想起,当年刚回到A公司的时候,有一套三体的书在公司里流传,由于看的人多,那书都快散掉了;记得我的mentor特别推荐,于是我就看了,结果一看就上瘾了,几天看完;看完都不过瘾,接着把霍金的一系列都看了,去了解宇宙的各种知识。

前阵子看了三体动画版,本来是很期待,但动画拍的太敷衍,看了几集弃剧了。

这电视剧,却做的很精致,特别是前面几集,看的特别的激动人心,就是当初看书的感受。

同学聚会

今天是江浙沪三人群聚会的日子。

一起吃完午饭,与老友在塔山湖旁边兜了一圈。暖暖的太阳照的刚刚好,孩子们在前面追赶奔跑,在湖边正好看到远处的塔山,山顶上的那座塔也分外显眼。记得高一的时候班上还一起组织了活动,爬上山、野炊的场景。

那些事情,感觉都像是上个辈子的。

仪式感

早晨,小k醒来的第一句话,就是问:更新了吗?

今天是原神游戏3.4版本更新的时间,也正好是小k的生日。

简单吃了早饭,我们出发去观音山拜佛。如今,公路一直修到了山顶,可以一直开车上去。记得小时候,我们只能爬山上去,要爬一个小时。通常是在腊月底、或者初一二的早晨,天还蒙蒙黑的,大家就出发。观音山是家乡方圆几十公里最高的一座山,山顶上有一座观音庵,每年香火都很旺。特别是春节的时候,山顶上的人是络绎不绝。为了避免挤不进去,大家都趁着半夜去。

那时候,要爬山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山顶处的林场公路上,然后沿着公路走一段到了最高山顶的山脚下;经过一处小池塘,在那里洗手;然后在人少的情况下,再要二三十分钟爬山,才能到山顶。人多的时候,时间是另外一回事。

如今,只需要开车二十来分钟,可以直接到山顶。也可能是因为太方便了,庵里也没有多少人。

仪式感少了很多,那些味道也跟以前有很大不同。

随记

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种弱者思维;可以包容别人不同的看法是强者思维。

 

晚饭后,忙完了洗刷,妈妈还在操办着年货。

煮了一锅糯米,切碎了肉沫,今天要做的是糯米圆子。

揉成一个饭团,然后揉细、揉长,切成一小颗颗的,然后再像搓汤圆那样搓成一个个小圆子。

搓汤圆的环节,把孩子们叫出来,很快就完工了。

冬日

因为昨天下雪、今天又晴天,早晨特别的冷。早上七点多就醒了,但是不愿意起来。

一早起来,就对孩子们说,今天可以玩一个有趣的项目:冰。

去上塘看了下,果然,浅浅的塘底上都结满了冰,用石头砸了一下,倒也不很厚,约莫有半厘米。

想想小时候的冬天,大半时间都是这么冷;再加上那时候的衣着装备都很差,比如只有棉布鞋、补了几层的袜子得一层一层套着穿几双、更没有羽绒服。整体上对儿时的冬天的印象,都是特别冷;记得冬天晚上睡觉都需要被子蒙着头、早上去上学又起得早,耳朵每年都会冻伤,还有些人的两手都会有冻疮。

今天的小朋友们显然没有这些烦恼。他们平时也不太有机会看到冰雪,所以有冰有雪的时候,只会有兴奋。kk那双手总是去抓雪抓冰,都不会冷。

中午的时候,阳光终于大方的有了,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,终于有热的感觉了;但是终究是吝啬的,到下午的时候,阳光已经是花花的、而风却起来了,只能回屋里坐着。

傍晚的时候,爸爸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铁锅,放进去一截木桩烧起来了。虽然烟大,但坐在锅边,尽管有风,但很暖和。

意外的雪

早上才醒来,就在群里看到有人说,下雪了!

衣服都没穿,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,扯起窗帘,果然,一夜之间,树上、屋顶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。

孩子们最喜欢下雪;特别是哥哥家的,平时在福建、都没有见过下雪,我在二楼都能听见小朋友大声的“哇!”。

今天虽然很冷,但是玩雪,小朋友们都很兴奋,起的很早。

别说他们,我也是很多年没有在老家遇到下雪的天气。赶紧无人机充电,航拍了几圈。也是第一次,从航拍的角度,看到雪后的故乡,很美。